经过一年多的民间翻炒和专家解释,我一直以为这个问题应该已经烟消云散了,但是,最近有相当多来院进行近视眼矫正的患者不断提起这个已然沉寂的话题,我还是觉得应该给大家再做一个说明,让大家真正认识这个“仿生镜片”。
国内最早传开这个新闻应该是在2015年5月28日左右吧,当时出现的一个我认为是标题党的报道——《加拿大发明“仿生镜片”,10秒内恢复视力》,经查,该新闻应该是来源于5月21日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仿生镜片给你高清视界》。
好在这篇报道并不长,有专家就把它全文翻译出来了——
“屈光不正患者现在已有许多方式来矫正自己的视力,看到一个一个更清晰的视界,例如框架眼镜、隐形镜片和激光手术。但以上方法不仅复杂,且最多只能将你的视力矫正至正常水平——1.0。”
“日前,加拿大科技公司Ocumetic发布了一款仿生镜片,宣称其可以永久矫正视力,且不仅矫正至正常视力,甚至可以将你的视力水平提高至1.0视力的3倍以上,一步迈入高清视界。”
“镜片的研发者、该科技公司的创始人韦伯博士解释,“佩戴”这个仿生镜片需要做一个小型植入‘注射’,整个过程仅需8分钟——将仿生镜片折叠好与生理盐水一起置入注射器,然后通过无痛的注射植入眼球,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球。10秒钟内,镜片会展开并贴在眼球表面,你的视界就此变得无比的清晰。”
“韦伯强调,注射全程是无痛无刺激的,就和做一次白内障手术的感觉差不多。”
“此外,这款仿生镜片是由生物惰性聚合材料制成,在眼睛内会非常稳定,不会引发任何生物性病变。”
“该仿生镜片是由韦伯博士在医师会议上公布的,尚未获得加拿大或其他国家政府的官方认可,韦伯也表示接下来会先进行动物实验,最快将在2017年正式上市。”
从报道以及ocumetics technology corp官方网站上我都只能把这个Bionic Lens定义为一个人工晶体,顶多是一个多焦人工晶体,有了这个基本概念后,我们再来说就相对轻松多了。
人工晶体目前市场上已然不少,有置换自身晶体用的人工晶体(单焦点晶体、双焦点晶体、多焦点晶体),多焦点体又包括现在市面上的三焦点晶体、区域折射多焦点晶体、Symphony多焦点晶体;还有一种不置换自身晶体而植入的人工晶体,简称有晶体眼植入的人工晶体,包括早期的前房型人工晶体、虹膜夹型人工晶体、后房型人工晶体,其中现在比较流行的就是后房型人工晶体(俗称ICL)了。ICL植入是现在治疗近视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特点适合于超高度近视和薄角膜近视患者。因此,不管他是哪一种人工晶体,不会也不可能比现有品牌高出很多,但有可能在某些性能(比如像差、生物相容性、光线损失量等)有所改善。
首先,从报道来说,我更愿意相信韦伯博士说的是一种多焦人工晶体。多年来,眼科医生都非常期望能够有这样一款多焦人工晶状体出现,那就是这个人工晶体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视力需要,而且不会产生光线的损失、眼像差的改变、最好能够有位置记忆功能,对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对更低,能有效抑制术后囊膜增殖等等。现有的多焦人工晶体总体上能够满足患者日常生活对视力的需求,但并不是达到了完美的状态。如果韦伯博士的Bionic Lens能在上述方面有所突破,就有可能实现白内障患者恢复和常人一模一样的视力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能扩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适应证,比如将老花眼的人也包括进来,当然对近视的人也是个福音。
其次,我觉得这个报道明显夸大了Bionic Lens的神奇,暂且不说这个高科技是不是有前面说的这么好,就看矫正视力来说,提高3倍就不简单,咱们都知道咱们的视力取决于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透明度和眼底功能,仅仅是植入一个人工晶体,它是怎样实现这个视力提高呢?如果是矫正屈光度,那是不是有点被歪曲的赶脚?报道还指出,植入晶体以后不再有白内障?因为在做的时候就把我们的晶体给取了,当然不用做白内障了,这个我们好象有点上当了!
再次,报道矛盾之处很多:一是还没有进行动物实验怎么就能在2017年上市呢?说明写这个报道的人也非常不专业,至少他没有去了解FDA的相关工作流程,像这个产品出来,至少要先进行一般的动物实验,包括是不是如报道所说的非常稳定,在这些数据肯定的基础上,才可能考虑三期四期临床试验,这个过程我觉得怎么也得三五年吧。二是从报道所解释的“注射”过程(我们理解就是手术啦),又没有看到要摘除自身晶体的描述,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Bionic Lens就更像前面说的有晶体眼人工晶体了,但如果真这样,我们怎么能有效避免永远不得白内障呢?白内障是随年龄增长的一个自然过程,犹如机器老化一般自然,这个神器有何玄机?
所以综合来看,这个Bionic Lens应该就是一种人工晶体,不会与我们现在市面上相关的东西有太大差别,而且从这个报道来看,我们还真不能绝对说他到底是常规多焦人工晶体还是ICL类的人工晶体,因此,我们不能指望他把现有的这些产品甩几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