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1500多年前,在那个硝烟弥漫、帝王更迭的乱世,78年间,先后有11位萧氏帝王轮流登场,缔造了有名的齐梁王朝。那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发达、学术繁荣的时代,其特殊的齐梁文化为后人所瞩目,不仅以其成就在中国历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丹阳是南朝齐梁两代帝王的故里。齐朝的建立者齐高帝萧道成和梁朝的建立者萧衍等帝王就从今日丹阳的胡桥、荆林、访仙一带走出,开始了他们叱咤风云的帝王生涯。齐梁帝王死后大都归葬丹阳。
丹阳萧氏的始祖可追溯到汉高祖的第一功臣、丞相萧何。萧何的后人萧整,原籍兰陵郡兰陵县(今山东枣庄市峰城镇东)。西晋时,因八王之乱,以及王弥、石勒起兵,匈奴攻逼,北方汉族官民相率逃往江南,萧整也辗转逃亡到晋陵武进县(今江苏丹阳)安下家来。为追忆先祖,将其称之为南兰陵。
萧氏家族初至江南时,门第不显,社会地位还比较低,齐、梁萧氏皇族的始祖萧整仅是个淮阴令,而其子萧镌只是北府兵主帅苟羡的一个“参军”。咸和(326—334)年间,东晋北伐后赵、前燕时,萧镌曾率二千人戍守泰山。进入刘宋后,曲阿萧卓一支迅速崛起。萧卓,字子略,洮阳令,有一儿一女。儿子萧源之,字君流,历任中书黄门郎、徐兖二州刺史、冠军将军、南琅琊太守。女儿萧文寿,是宋高祖刘裕的继母。萧文寿对待刘裕视同己出,所以刘裕对继母也非常恭敬孝顺。刘裕当了皇帝之后,曲阿萧氏遂成了外戚,逐渐显达起来。
萧源之有一子,名萧思话,与宋武帝刘裕是姑舅表亲,所以武帝对他很信任。十八岁时,萧思话就做了琅琊王大司马行参军,后来转为相国参军。二十七岁时,迁任中书侍郎,仍督青州、徐州之东莞诸军事、振武将军、青州刺史。萧思话通过军功,利用外戚的身份,成为显赫的人物。同时,萧思话的子侄等又与皇室联姻,使曲阿萧氏步入高门士族的行列。 萧道成也因是刘裕继母的远亲而逐渐发达。他起初是刘宋雍州刺史萧思话手下的一员小将,后来因为作战勇敢,履立战功,官职不断升迁。《南史》中记载,萧道成和萧顺之小时候经常一起攀登家乡的金牛山(今丹阳水晶山)。公元479年,萧道成推翻了刘宋王朝,建立了南齐。萧道成在位四年就死了,其子侄为争夺皇位,内乱频起,相互残杀,加之多处发生农民起义,齐王朝的统治大大削弱。和帝中兴元年(501),萧顺之的儿子,雍州刺史萧衍率兵进入建康,任大司马录尚书事。次年,改为相国,进爵梁王。不久自立为帝,国号梁,史称萧梁。
南朝时期的武进县,治所在今江苏省丹阳市东,地域范围包括相当于今丹阳境内东北部胡桥、埤城、前艾、访仙、运河、建山等乡镇及今常州武进市境内西北一带。《隋书·志第二十六》:“曲阿有武进县,梁改为兰陵,开皇九年(589)并入。”丹阳东北这片土地称武进县有221年,后改称兰陵县有87年,于公元589年回归曲阿。▌来源:镜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