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是不是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黄油油的麦子,大地一片丰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世上最单纯的快乐!
其实,早在1800年前,古人就已经告诉我们原因了。
《车渠碗赋》—应玚
惟兹碗之珍玮,诞灵岳而奇生,扇不周之芳烈,浸琼露以润形
荫碧条以纳曜,嗡朝霞而发荣,纷玄黄以肜裔,哗豹变而龙华
象蜿虹之辅体,中含曜乎云波,若其众色鳞聚,卓度诡常;
姻缢杂错,乍圆乍方;蔚术繁兴,散烈成章;
扬丹流缥,碧玉飞黄色;华气承朗,内外齐光;
玄黄:
指天地的颜色。玄为天色,黄为地色。 《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 杂也,天玄而地黄。”《汉书·扬雄传上》:“灵祗既乡,五位时叙,絪緼玄黄,将绍厥后。”
颜师古 注:“玄黄,天地色也。” 晋 潘尼 《乘舆箴》:“元元遂初,芒芒太 始,清浊同流,玄黄错跱。”
千字文中开头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古文里所说的玄黄色,便是我们如今通用的金色。
金色,是一种最辉煌的光泽色,更是大自然中至高无上的纯色,它是太阳的颜色,它代表着温暖与幸福,也拥有照耀人间、光芒四射的魅力。自古以来,黄金的价值赋予金色以满足、奢侈、装饰、华丽、高贵、炫耀、神圣、名誉及忠诚等象征意义。
展开全文
金色具有极醒目的作用和炫辉感。
砗磲之金黄,淡雅含蓄,色彩柔和不张扬,相较千金难求的满肉蜜蜡,色尤过之而无不及,而价则远远不如同体积蜜蜡。
金料的生长特性
金黄色的“太阳光圈”,是砗磲金料的主要出处。通常一个一米多大的砗磲贝,“太阳纹”只有巴掌大小,有时饱满深厚,但更多时候仅浮于表面。比较常见的是小料薄料、白黄混合料。而厚料大料,全金黄料,则十分稀少。且因其与生俱来的虫裂与生长纹等“胎记”,品相稍好点的成品价格十分昂贵。
综合考虑以上两个因素,便知品相好的金料多么难得。料子越大越难避免瑕疵,所以越珍贵。
金料的虫裂
金珠为最为常见的成品形态。虫裂是虫眼裂纹的简称,也是天然的砗磲的身份证。凡是色料,尤其是黄岩岛的色料都有一个通病:虫眼、裂纹多,金料亦不能独善其身。因此,相对言之的无暇品则显得犹为难得。
金料的加工难度
影响成品价格的另外一个因素,是金料的加工难度大于无色玉化料及白料。金色原料硬度高于白料,与玉化料相差无几,但因为其纤维状的肌理,比无色玉化料更容易出现石层间的解理,在成品上则表现为内部冰裂,这虽不是加工导致的断裂,但常常会被不太熟悉黄料特性的玩家误解。
也正因为硬度高,易解理的特性,黄料被师傅称为“烈性子”,加工的难度较比无色玉透料更大,仅开孔这一道工序,废品率就可高达40%。
金料的成品尺寸
成品尺寸包括面积与厚度。
圆珠的加工,首先要将料子裁成立方体,再将棱角磨去最终成型。所以圆珠是非常废料的,直径越大的珠子需要的立方体原料也越大。
由于金黄砗磲大料少,加工难度大,越是大尺寸珠子与镯子,废品率就越高,品相好便更加难能可贵。故,物以稀为贵,且有且珍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